從《拉漢語義火星地形圖》的新思維角度認識火星地理

從《拉漢語義火星地形圖》的新思維角度認識火星地理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圖片來源:中新網 圖片來源:《語文建設通訊》

中國首次探索火星任務天問一號今年2月到達火星,用上3個月時間測繪及選擇祝融號火星車的降落地點,終於在5月15日成功着陸火星北回歸線上(25.1°N)一處地面。由此牽起全球華人對火星的探索熱潮,並不時從新聞報道中聽到一些火星上的漢譯地名和地理名稱。遺憾的是根據現行國際天文聯會(IAU)的規定,這些火星地名都是音譯而沒有任何語義成分,令讀者不明所以,難以理解。為了讓大家較易掌握原意及以趣味的角度認識火星的地理及過往歷史,在此特別介紹你們閱讀《拉漢語義火星地形圖》這篇文章。

這專文由楊克時等人合著,刋於香港中國語文學會2020年2月第120期的《語文建設通訊》。承蒙該學會允許在此網站轉載《拉漢語義火星地形圖》及鏈接文章,謹此致謝。現引述該專文重點如下。

**********

作者倡議一套新概念的漢譯法並展示一幅火星地形圖 (按此閱覽《拉漢語義火星地形圖》),嘗試利用漢文本身的傳統語義優勢來漢譯火星西文地名。新的漢譯地名不僅意音兼備,而且又忠於語義本身。這漢譯思路對東亞其他語言如日、韓及越南語等亦具借鑒價值。

新漢譯法形式主要分三類:首先按西文原意直接意譯,若不宜意譯則另行語義化,當兩者都不宜時則創造含地理意義的新概念地名。並以下列範疇作例子展示說明。

引言和地名的通名部分

文中指出IAU對天體地名的近似拉丁語西文命名已標準化,即採用西文單詞(用於反照率特徵名、環形坑名)和雙詞(用於其他地物名)。雙詞由兩部分組成,首部是通名部分(例如Terra, Planitia, Planum, Mons 等,文中整理編譯了現行火星國際標準地名中的主要通名部分),尾部可以是形容詞、專有名詞或是普通名詞。目前火星西文地名的漢譯尚未標準化,不同作者的漢譯常常不一致,且現有西文標準不允許意譯專有名部分,只允許音譯或轉寫。再者,火星國際標準地名命名的任意性很大,除通名部分外,專有名部分大都採納西方古籍地名、河流、城鎮、科學家、星座、天體名等。這些地名極少包含有關火星地理的任何有學術意義的信息。若要近似音譯任意性已經很大的西文詞,只會導致大量任意性更大的漢字串。 (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現有語義地名

整理編譯了火星標準西文地名中有地理意義的語義拉丁語地名,一些有地理意義的近似語義拉丁語地名,以及久缺地理意義但適合直接意譯的語義拉丁語地名,分列成5個地名表。 (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火星雙詞地名中涉及世界各國語言、地、神、神話動物的專有名

火星峡谷的標準西文名主要有不同語言中的意為火星或行星的名詞,或世界的河流名。其他有更多適合語義化的世界地名,一些適合語義化的神、神話人物和動物名,及一些在火星上的地理位置跟地球上的有分岐的,分列成6個地名表。 (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奧林匹克相關地名

整理編譯了火星標準地名中含專有名Olympus, Olympia, Olympica的地名表。 (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火星環形坑(單詞)地名

按照專名部分的命名規則,火星最大的環形坑以科學家來命名,小環形坑以城鎮、衛星發射場或跟踪站來命名。科學家中有些漢文人名:李梵((Li Fan)、劉歆(Liu Hsin)。以城鎮來命名的環形坑包括一些中國地名:蒼梧(Cangwu)、大安(Daan)、敦煌(Dunhuang)、馬公(Magong)、平羅(Pinglo)、蘇州(Soochow)、蘇志(Suzhi)、宣城(603基地)(Hsuancheng) 等。作者認為這些地名無須從IAU羅馬化拼音地名近似音譯回來,只須直接採用原本漢文地名。理論上所有人、地名應能夠語義化為漢文,並整理編譯了兩個地名表作展示例子。

(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重要地名目錄

《拉漢語義火星地形圖》展示火星所有terrae和planitiae以及大多數plana,也包括一些重要地理名稱,並整理編譯了4個地名表。表中漢譯建議性地名中所列的地理方向或位置為火星的真實地理信息,是有意義含地理信息的新概念地名例子。 (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拉丁語縮略地名

火星西文地圖上因為空間有限,經常看到的是缺通名部分之地名。這些地名可以為反照率特徵名,可以為縮略地物名。應注意的是,拉丁語是曲折語言,雙詞地名若要縮略為單詞地名,通名部分去掉後,專有名部分有時必須換形式和拼寫法。同樣,正確形式的單詞地名,若要附加通名部分,一般來說原地名的詞尾會變化。文中列舉了幾個例子說明。(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地質年代名

火星地質時期可分為Pre-Noachian、Noachian、 Hesperian 以及Amazonian 。除了最古時期外,其餘三個時期的命名都源於代表所屬地質年代的區域名。文中整理編譯了一個地質年代表。(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結論

作者認為,IAU類地行星體地名约翻譯準則並不適用於漢語、日語、韓語或越南語等。這些東亞語言需要有自己的一套含語義構詞法的基本準則。正如本文所闡述,漢文新概念翻譯法是可行和實用的。作者希望籍本文提出一套切實可行且能改進現行翻譯地的規則,令一般讀者也能望文生義,加深理解,有所裨益。 (按此閱讀這章節原文)

(按此開始閱讀全文)

**********

祝融號火星車已於5月22日上午10:40安全駛離着陸平台走到火星表面,正式展開巡視探測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為祝融號着陸點的徵名活動已選出了5個備選名稱:夢熒、雲夢澤、戴文賽、甘德、天問,將作為向IAU申請着陸點地區的環形坑等地形地貌命名的備選名稱。不久將來為了方便進一步探索火星的需要,中國可能有必要正式設計一套漢文語義的火星地形圖。